• 2019-09-19 00:34
  • 来源: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分享到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出自唐代诗人林宽的《少年行》。这是邹倩读书时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句诗。

 1995年进入福利院,1999年担任院长至今,邹倩已在英山县孔家坊乡福利院工作了22年。22年来,她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福利事业,默默为孤寡老人创造着幸福,编织着快乐。22年来,她有过委屈,有过犹豫,也有过苦有过累,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却从没有后悔放弃过。

 在平凡中坚守,流逝的是青春,留下的却是爱心和永恒。如今,当正在上高中的儿子读到这句诗的时候,邹倩骄傲地对儿子说了一句话:“我的青春就是无悔的。”

 英山是久负盛名的“茶叶之乡”。邹倩就出生在这里,从小喝着大别山下的茶长大。

 1995年初,刚满17岁的邹倩,来到孔家坊乡福利院成为一名会计。上班第一天看到的景象,让邹倩心凉半截。破旧的老房子里,几名五保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身上散发着阵阵恶臭。此情此景,让刚步入社会稚气未脱的邹倩,既心酸又心凉。心酸的是老人们可怜,心凉的是难道自己今后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吗?晚上回到家,得知邹倩想放弃工作去上海打工后,身为老党员的父亲哽咽着说:“孩子啊,爸爸没本事,年纪也大了,什么都不能帮你,但爸爸有个自私的想法,就是想让你留在我身边。”望着父亲沧桑的脸庞和两鬓因操劳而增加的白发,再想想福利院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们,善良的邹倩心软了。

 小时候邹倩是由农村的爷爷奶奶带大的。茶乡人淳朴、善良的本性,邹倩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里。爷爷奶奶对她的疼爱,和他们的善良朴实、勤劳忠厚,深深地嵌在邹倩脑海里。但邹倩最遗憾的事情就是,爷爷奶奶去世得太早,自己还没来得及报答他们的恩情。深夜,邹倩躺在床上,思绪万千。福利院老人的身影、父亲的挽留、爷爷奶奶的恩情,一直在脑海盘旋。经过慎重思考,邹倩决定留下来。

 6月23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谈及初衷,瘦弱的邹倩微微一笑:“他们无依无靠,实在是太可怜了。既然我不能给爷爷奶奶尽孝,那么我就尽己所能,把这些孤残老人,当作我的爷爷奶奶照顾,弥补我的遗憾。也不为别的,至少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家。”虽然邹倩看起来瘦弱,但她内心坚强、乐观,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得益于爷爷奶奶的言传身教。她说:“只要是我决定的事情,再苦再累,我都会坚持走下去,一直到把它办好,办到自己满意为止!”想通后,第二天,邹倩就精神十足地去上班了。这一干,就是22年。

“照顾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得要有耐心,尤其是对患病的老人,更是要付出百倍的耐心。”邹倩深有感触地说。

 首先,从讲究卫生开始。每天,邹倩要对老人居住的房子,进行彻底打扫。定期为他们洗头、理发、刮胡子、剪指甲,换洗衣被。

 郑在桂老人,不讲卫生,性格孤僻暴躁。一次,邹倩正帮他清理房间,他却突然拿起一根大棍子冲进来,对着邹倩的双腿就打,嘴里还不停嚷嚷:“你滚,不要你进我的房间,碰我的东西。”好在被其他老人帮忙拉开,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只觉得腿痛得厉害,晚上回家一看,双腿全淤血了……这几棍子,让邹倩跛了好几天。事后,有人问她,委屈吗?她坚强地说:“怎么不委屈呀!但这么点委屈都受不了,还怎么算得上亲闺女呀!”帮老人洗澡,对邹倩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刚开始给老人们洗澡,邹倩很是犹豫,女性好说,男性怎么办?那时的她可是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坦然了:“如果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会不好意思吗?我不给他们洗谁来给他们洗?”有了这别扭的第一次、第二次……以后也就习以为常了。75岁的陈宣干老人,手脚残疾,因中风后遗症,只能靠轮椅行走,还同时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疾病,需要依靠尿袋排尿。尿管堵的时候难受至极,有时一个月要去医院住两三次院。因行动不便,他经常弄得满身大小便,臭味难闻。邹倩每次都是强忍着异味,耐心把老人身上的脏污一点一点清理掉,换上干净的衣服。经常是老人干净了,邹倩身上却弄得一身污秽。就这样,她从没半句怨言、没说半句重话。陈宣干老人经常感激地说:“不是闺女胜似亲闺女,要不是邹院长照料,我早就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孤残老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直系亲属。遇有老人病危时,邹倩就守候在老人身边,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有个叫何新国的老人,患胃癌晚期,是邹倩每天做好流质的营养餐,一勺一勺地喂,还帮他擦洗。临终前,老人一直感激地望着邹倩,那双拉着邹倩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邹倩坚信,自己的孝善定会为他们补上亲情的缺憾。22年来,经她床前送终、亲手料理后事的老人有100多人,每次她都是亲自为逝者擦洗,换寿衣,精心料理他们的后事。茶乡女子不一般,22年的坚守,流逝的是青春,不变的是真情。

邹倩说:“福利院是五保老人的家,也是我的家。既然成为福利院的管家,我就要尽我所能,让家人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

 当一个好管家不容易,既要操心柴米油盐,又要操心吃穿住行。22年来,她身为福利院的管家,一直在为呵护这个家而尽职尽力。

 1999年,21岁的邹倩当上了院长。在她的办公桌上,长期放着一本《院民日志》,每天记录着院民的身体状况、活动情况。她坚持早晚查房巡院,一日三餐点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一直在这样坚持着,坚持着。20多年来,福利院里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孔坊福利院始建于1992年,由破旧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改建而成,屋面漏雨严重,遇上狂风暴雨更是让人提心吊胆生怕房子倒了。在邹倩的努力下,2004年福利院实现了迁址改建,总算是告别了提心吊胆的日子。2013年,福利院又争取到省民政厅扶持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12联3层的防震楼。第二年,全体院民搬进了新楼。老人闻成德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也有个‘老来福’,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2001年7月,邹倩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梦想。是党员,就要多为集体利益着想。在福利院改建时,为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她每天带领院民们清理砖头、石块等材料进行再利用,虽然每天一身汗、一身泥,但总算是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为弥补经费不足,她领着身体较好的院民种菜种粮、养鸡养猪、割草砍柴,开源节流,丰衣足食。锲而不舍的付出,老人们看得见也感受得到。当老人像孩子似的,无意中送上一朵不知从何处摘来的野花,或是不知何时已默默站在一旁摇着蒲扇驱蚊,或是细心地帮你摘掉身上的落发,又或是主动搬来小凳子比划着让你坐下,更或是静静的在旁边一直望着你笑……

 这些都让邹倩感动。笑容的背后,曾经的委屈和心酸,曾经流过的汗和泪,曾经的苦与累,也都烟消云散了。

 无悔青春献民政,涓涓爱心系孤残。这就是邹倩,一位普通的茶乡女子,她朴实乐观,善良而坚强。她说:“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牢记了当年的入党誓词,做了一名基层民政人应该做的事。今生我也别无所求,能成为孤寡老人身边合格的好女儿,我就心满意足了。”

 20多年的磨练,让邹倩从委屈走向了自豪,从犹豫迈向了坚定。她先后荣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全省敬老模范岗“先进个人”、“黄冈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孔家坊乡福利院也被评为“全省敬老文明号”“全市模范福利院”。(黄冈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