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528号提案的答复

  • 2020-10-22 16:29
  • 分享到

关于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立足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新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代表了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和未来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您提出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相关建议对补齐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短板,加快推进我市超大城市治理提高武汉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谋划工作举措并积极实施。

一、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基础数据归集不够、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编制了《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规划确定了“1云网、1大脑、5大重点应用领域和3大保障体系”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以及重点实施的信息化项目

二、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

(一)构建智慧城市组织领导体系。为加强对智慧城市工作的统筹领导,我市2019年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李德仁院士任主任的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为做实做强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市公安局、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直部门和各区抽调信息化业务骨干充实办公室,集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攻坚。

(二)加强部门间统筹协同工作机制。打破固有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惯性思维,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维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全市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确定各区、各部门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建立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行“四不准”“十统一”建设准则。

(三)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按照“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吸引各类优秀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财政资金资源,集中用于智慧城市发展。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项支持政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新基建契机,围绕构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网络、新一代政务网、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形成适应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一)加快5G网络建设。加强5G基站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推进5G网络实现全市域连续覆盖。市经信局积极部署,引导鼓励运营商加快5G网络建设,截至今年7月,我市累计建成5G站点梳理相比去年底建成数量接近翻番。

(二)部署构建新一代电子政务网络。针对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带宽、覆盖面、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网络设备老化,运维难度大政务网络融合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务网络支撑能力,我们组织编制了《武汉市电子政务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建议书》,部署构建“一网两中心、主备双平面”的新一代电子政务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加强物联感知规划建设。为进一步统筹建设现代化城市物联感知体系,促进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在全市开展物联感知调研,通过自查摸底、座谈调研等方式,重点调研全市物联感知体系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起草了《物联感知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对全市物联感知建设现状深化调研,进一步细化完善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方案。

四、推进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

(一)优化完善“三清单一目录”工作。为加快推动全市政府和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逐步建立“集中管理、逻辑融合、及时更新”的政府和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全面提高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共享、应用水平,我市组织进一步优化细化“三清单”(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需求清单、负面清单)工作,对“三清单”体系进行重构,并且对照重构后的“共享责任清单”,在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梳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做到资源目录与共享责任清单一致,确保资源目录全覆盖。

(二)加强数据归集治理,建立数据资源库。为加快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以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工作,初步建立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经济运行、社会治理等主题数据库,并逐步更新完善,拟计划建设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7大基础数据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城市管理17个主题数据库,支撑政府数字化治理场景。

五、加强民生领域应用建设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级,加快“网上办”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制定出台《2020年武汉市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功能,推动国家、省、市级业务系统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与14套市级自建业务系统深度对接。加快推动存量证照电子化,提升电子证照归集的规模和质量。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不断提升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热点高频事项掌上可办率,实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走在同类城市前列。

六、下阶段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市将按照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规划和《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等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夯实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资源全量汇聚共享,促进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强云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按全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出口管理、统一外联接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统一网络资源及运维管理”的标准,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外网、专网的网络资源,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改造,提高电子政务网、骨干网支撑保障能力。统筹构建一体化政务云,为智慧各类应用提供集约、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

(二)建设统一的物联感知体系。按照补充、提升、统筹的原则,在全市部署完善物联感知设施,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新型智慧城市全域物联感知体系。搭建设备统一管理、数据统一接入的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接入城市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监控、环境监测治理等领域物联感知数据,推动物联感知数据在城市治理、应急管理、公共服务、智慧社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三)统筹打造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建设城市大脑基础平台,以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为主线,统筹建设以数据中枢、应用支撑中枢、人工智能中枢和区块链中枢为核心的城市大脑,接入政府及社会领域数据和应用,针对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政府治理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关联比对、预警监测和挖掘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四)推进全量数据汇聚共享。健全全市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按照“标准统一、应用驱动、分步推进、集中管理、安全可靠”的原则,建立“集中管理、逻辑融合、及时更新”的政府和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提升数据资源“聚、通、用”水平。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清单,推进全量基础数据向城市大脑汇聚,支撑政府数字化应用场景。

(五)推动民生服务“一码互联”。打造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覆盖生活缴费智慧停车、公共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社保公积金查询交通违法处理等各类信息服务,依托武汉战疫”健康码平台,打通公安身份认证,连接医疗、养老、社保、交通、文化、体育、旅游、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构建“多码合一、一人一码、一码互联”的市民码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市民体验感和获得感。

(六)加强健康、交通、应急等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建设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建设的平台,依托城市大脑,加快实现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高度共享,构建新一代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城市交通智能指挥调度体系和智慧停车、网联汽车、智慧出行等方面建设,推动相关领域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企业、市民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将继续做好全市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不断上新台阶。衷心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我们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020年9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