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81号提案的答复

  • 2024-09-25 22:54
  • 来源: 武汉市数据局
  • 分享到

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

您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关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应用场景提速扩面提出的真知灼见。市数据局发挥职能、主动作为,统筹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加快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统筹市数字经济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和揭榜挂帅等工作。

一、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武汉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重点实施“四大”网络基础设施工程、“三个”算力基础设施工程、“两个”新技术基础设施工程、创新基础设施工程、融合基础设施工程。

二是推动项目投资。市区合力加大项目支持和投资力度,2024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在建项目,本年计划投资365亿元;截至一季度已完成投资约90亿元,基本完成年度目标计划进度(24.66%)。

三是实施“双千兆”建设。全市5G基站累计建成4.3万个、每万人31.17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76.23%,基本完成全市重点区域5G精品网络覆盖、行政村5G网络全通达,实现全省第一、全国领先预期目标。城市地区10G-PON端口占比70.64%,500Mbps宽带接入用户数221.48万户,已实现城市家庭千兆光网全覆盖、新建楼宇10G-PON端口全覆盖。

四是指导数据中心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全市算力体系。全市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5个,计划机架数6.86万个,已建成4.86万个,已投入使用1.46万个,平均上架率30%左右,PUE均值约1.52,平均电价0.747元/度。全市高性能算力(超算+智算)达到2275P。

五是引导标识解析创新应用。2018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率先开通,2019年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在武汉(黄陂区)召开。截至2024年6月底,已接入二级节点39个,累计标识注册量184亿个、标识解析量160亿次,服务企业2.3万家;一批标识解析应用典型案例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赛获奖,同时推荐获批一批湖北省、工信部(国家)标识解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二、大力推动数字产业支撑能力提档升级

一是构建园区建设统筹推进机制。今年以来,市数据局统筹协调,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升级列入各区、开发区绩效考核目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会同区数字经济主管部门调研14个产业园区,指导园区建设、服务企业生产,推动形成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市级统筹、区级建设”责任制。

二是主动谋划园区分级评定制度。抓紧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22﹞6号)文件,主动谋划数字经济园区分级评定工作。在学习全国主要省市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评定工作经验后,2022年和2023年我市分别评定9家和5家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街区、楼宇)示范。2024年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推动实施产业园区星级评定。目前已着手起草产业园区(街区、楼宇)星级评定标准,将结合实施方案一并征求意见,争取年内组织遴选,推出一批高质量产业园区,夯实基础设施、提升企业服务、促进项目招商,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新载体。

三是加快园区培育体系建设。指导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落实省级数字经济标杆园区发展规划,支持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武汉软件新城、金银湖创新中心等14个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提升服务企业能力,鼓励新工厂高新技术产业园、庙山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武汉创意天地等加大招商力度,引导武汉东软软件园、中国星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24个产业园区新签约企业(项目)136个,已注册、落地企业(项目)105个。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街区、楼宇)在库57个,形成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竞相发展格局。

三、协力推进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开放

2022-2023年,市数字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开放。2024年市数据局将会同有关单位,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场景谋划、发布、对接、推广、展示体验,形成常态化应用场景开放推进机制,扎实推动应用场景“揭榜挂帅”,主要工作已顺利实施,部分工作正抓紧谋划。

一是加强典型场景推广。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围绕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12个领域典型应用,向上级部门推荐68个案例,其中1个案例入选全国首批典型案例,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主论坛上予以发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发布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19个。

二是加强重点行业场景供需对接。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在低空经济、工业制造等领域创新应用,广泛征集场景开放需求,遴选79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可推广性的场景。举办网络安全、5G工厂、投资促进等专题活动,共发布59个场景。

三是加强场景揭榜挂帅。重点围绕元宇宙、大模型、区块链、北斗、大数据等重点方向,开展应用场景摸排申报,建立场景库,目前已征集场景104个。

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已连续两年被工信部推荐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发文通报)。

下一步,我市将以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城市为抓手,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提升全市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制定出台《武汉市创建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7年)》,谋划《武汉市数字经济“十五五”发展规划》,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谋篇布局。

二是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有关文件措施。积极谋划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新政策,推动出台《武汉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指导东湖高新区落实《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加快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及配套《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督促武汉经开区兑现《武汉经开区加快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项政策。

三是扎实推进有关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街区、楼宇)分级标准和评定流程,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接流程、揭榜挂帅遴选标准等各项工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数据局

2024年7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